拓展清洁供能新路径,探索能源转型新实践。
11月15日,雄安新区容西片区供热能源站正式投用,可服务容西片区约10万居民供暖需求。
作为雄安容西片区重要基础设施工程,中建安装华北公司承建该项目一级能源站2座、二级能源站13座及智慧供热系统,助力构建能源综合利用互补的清洁供热体系。
5年来,中建安装主动服务国家战略,积极投身雄安新区建设,匠心打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重要工程,以技术创新建设绿色低碳、安全高效、智慧引领的现代能源系统,助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城市样板。
精细统筹 “能源心脏”精准就位
先地下、后地上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理念。容西能源站采用半地下设计,基坑深度7米,2座一级能源站分别设有3台14兆瓦、4台21兆瓦燃气热水锅炉及配套余热热泵系统。投运后与二级能源站、地下管廊紧密结合,在地下空间形成供热管网,为容西安置房片区清洁供暖提供源源动力。
开工以来,项目团队锚定“保供暖 稳民生”目标,倒排工期节点,细化进度举措,全力开展建设攻坚。为确保后续锅炉点火调试顺利进行,在主体结构封顶后,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“能源心脏”——7台重达40多吨的锅炉精准吊装就位。
交叉密集施工期间,将7个庞然大物吊装至7米深的地下并非易事。吊装前,项目团队详细制定专项方案,完善施工保障措施,梳理锅炉运输、卸车、吊装等全过程节点,最大程度减少失误和返工。
为避免1号能源站吊车距离吊装口过远带来的吊装风险,通过多次计算后采用800吨吊车,并以BIM技术辅助反复模拟演练。
锅炉重达49吨,长11米、宽4.6米,吊装口宽仅为6.6米。如此狭小空间内,
完成吊装、挪动、转向、就位,无异于是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。项目各方紧密配合,吊装至地下平台后,借助地牛、千斤顶、吊链一点点进行运转,在7天内完成了7台锅炉的精准吊装。
精益建造 管网敷设高效推进
走在新建成的雄安容西片区,“空中蜘蛛网”“马路拉链”等城市病不见踪影,这得益于雄安规划的综合管廊建设。作为雄安容西片区供热管网重要组成部分,项目1.5公里入廊管线连接起4号、5号能源站,承担了热水输送的任务。
项目团队在已建成的管廊中敷设管线,大型管道均需从预留的5个吊装孔进入箱体,由于有效作业空间不足2米,管道在箱体内运输、倒运无法使用常规设备。为保证工效,项目团队将1.5公里管线划分5个施工标段同步进行,采用倒链、手动式叉车等工具,确保管线运送就位。各管线施工标段24小时设置抽湿烘干机,做好管道焊接的温度、湿度控制,确保一次焊接成型。
管廊随主体结构上下起伏,最大坡度达20度。在管道敷设过程中,项目团队实时测量管道坡角,保证钢结构支架与管托底部紧密贴合。同时,提前计算出每个管托经管道热胀冷缩后产生的位移,进行偏置安装,确保管道运行过程中支撑稳固。
精雕細琢 智慧供暖安全稳定
自锅炉本体及附件安装就位以来,项目团队紧盯“达标供热”节点目标,压茬推进、优化工序,在细节中精雕细琢,全面提升供热品质。
实现达标供热前,是为期一周的供热试运行,这是正式供暖前的一次“大考”。7天以来,中建安装项目团队配合运营及相关保障单位开启运行调试,系统加压上水,保持热态运行,确保居民用户家中稳定升温。
早在“大考”前40天,项目团队已紧急进入备考状态。联动水电、燃气、锅炉、自控等相关单位驻守现场,细化完善锅炉点火及调试方案,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保障措施。在保障通水、通电的情况下,高质量完成锅炉水压试验,确保整个系统各承压部件、阀门及焊口无泄漏和变形,各项指标均高质量达标。最终完成锅炉点火、煮炉及负荷调节,为供热试运行提供坚强保障。
在容西供热能源站控制室的显示屏上,可以看到目前炉膛温度、热水流量、阀门状态、烟管温差等各项参数运转情况。项目负责人王军盛介绍,能源站锅炉通过PLC自控系统可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,完成燃气检查、参数调节、锅炉启停,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,确保实现安全、稳定、经济供热运行。
打造雄安质量,建设品质工程。中建安装将持续服务国家战略,积极探索现代化能源系统绿色建造方式,以精品工程、样板工程为高质量建设雄安贡献中建力量!